協議的價值捕捉

Kyle Samani 一年前的這篇現在讀起來很有感覺:

協議本身沒有什麼,就只是抽象的概念,一些規則的集合。本質上,你不可能『投資』一個協議,因為沒有東西可以讓你投資。所以加密貨幣投資者並不是真的投資協議,反而是投資那些讓協議能夠運作的關鍵稀缺資產。

中間提了一些 L1,跟跨鍊的分析… 但我們跳到比較有興趣的 L2 好了。

Layer 2 協議能夠捕捉價值的唯一方法就是儲存某些外部且有價值的狀態。

舉了 0x, Basic Attention Token, Augur & Livepeer,0x 基本上一個幫助交易完成的協議,中間不會留下什麼有價值的狀態。

還有至少一種 0x 可以捕捉價值的方式:治理。治理就是一種創造協議外部狀態的決定(來自代幣持有的投票狀態)。隨著有更多的應用基於 0x 來打造更高階的協議,這些外部的依賴就變得有經濟上的動機讓協議成長到特定的方向,這時候他們會選擇參與治理,也有可能乾脆分岔整個協議。

雖然這是個很有趣的假說,但治理能否本質上代表價值還是令人存疑的。至少理論上是有的,雖然我們還是很懷疑。

我們跳過 BAT,來看一下 Augur:

Augur 存了兩種有價值的狀態。第一個是質押在市場上的資產。第二個則是比較難以捉摸的,但長期來說是很重要的。Augur 是一個全球性,抗審查的預測市場以及去中心化的預言機。

….. 為了支援上億元的交易量,預測市場的參與者必須知道這個系統不會崩解,而能夠抱持這樣信心的方式就是看到每個預測市場都是誠實的結束。

….. Augur 的歷史紀錄給了它未來的公信力。也就是說,市場的參與者不會冒著資本損失的風險丟到任一個擁有激進排議系統的預測市場,除非他們已經看到他正確的運行多時。這樣的狀態是無法被分岔的,也給 REP 帶來更多的防衛性以及價值捕捉的能力。

最後舉了 Livepeer 這個 “work token”:

Layer 2 的 work token 是用來守護網路安全,防範惡意人士的。就像我們在 Layer 1 網路看到的,這是有自然的網路效應的:為什麼用戶要使用一個低安全性的分岔網路呢,假設在價錢一樣的情況下,任誰都會選擇比較安全的網路。

總結是… 價值捕捉這件事其實跟護城河的討論是非常相關的,協議只要有用戶,且具有某種無法被輕易複製的優勢(網路效應,品牌… 等等)。那或許我們就可以認為這個協議本身的代幣是有價值的,又或者其實只是差一個更好的代幣經濟模型設計。

--

--

柴先生的數位資產筆記

隨筆關於加密貨幣 / 資產數位化 / 去中心化金融 / 以太坊 / 比特幣